習近平總書記 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講話和指示摘編 2019年
二十、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當前,我國形勢總體上是好的,黨中央領導堅強有力,全黨“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顯著增強,意識形態領域態勢積極健康向上,經濟保持著穩中求進的態勢,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斗志昂揚,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笔录?;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黨中央關于維護政治安全的各項要求,確保我國政治安全。要持續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強勢,加大輿論引導力度,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進依法治網。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各地區各部門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節奏和力度。要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要加強市場心理分析,做好政策出臺對金融市場影響的評估,善于引導預期。要加強市場監測,加強監管協調,及時消除隱患。要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要加大力度妥善處理“僵尸企業”處置中啟動難、實施難、人員安置難等問題,加快推動市場出清,釋放大量沉淀資源。各地區各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科技領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解決資源配置重復、科研力量分散、創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問題,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加快補短板,建立自主創新的制度機制優勢。要加強重大創新領域戰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要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務的統籌組織,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要加快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圍繞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醫療診斷、自動駕駛、無人機、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要切實落實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全面做好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住房市場調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既聚焦重點、又統攬全局,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連鎖聯動。要加強海外利益保護,確保海外重大項目和人員機構安全。要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堅決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清除了黨內存在的嚴重隱患,成效是顯著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黨面臨的長期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具有尖銳性和嚴峻性,這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的大判斷。全黨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聯系。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但反腐敗斗爭還沒有取得徹底勝利。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零容忍的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打擊腐敗的力度絲毫不能削減,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治職責,大家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要強化風險意識,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要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透過復雜現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準原因,果斷決策,善于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布陣,有效予以處理。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修養,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貫穿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要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主動加強協調配合,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年輕干部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二十一、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對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2019年3月21日14時48分許,江蘇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學儲罐發生爆炸事故,并波及周邊16家企業。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19.86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蘇省和有關部門全力搶險救援,搜救被困人員,及時救治傷員,做好善后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要加強監測預警,防控發生環境污染,嚴防發生次生災害。要盡快查明事故原因,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加強輿情引導。習近平強調,近期一些地方接連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各地和有關部門要深刻吸取教訓,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十二、2019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同時,我國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
要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要加強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加強對?;?、礦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風險排查,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要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健全應急預案體系,落實各環節責任和措施。要實施精準治理,預警發布要精準,搶險救援要精準,恢復重建要精準,監管執法要精準。要堅持依法管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應急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系統梳理和修訂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抓緊研究制定應急管理、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救援組織、國家消防救援人員、危險化學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社會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加強公益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開展常態化應急疏散演練,支持引導社區居民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國家綜合性救援力量建設,采取與地方專業隊伍、志愿者隊伍相結合和建立共訓共練、救援合作機制等方式,發揮好各方面力量作用。要強化應急救援隊伍戰斗力建設,抓緊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打造尖刀和拳頭力量,按照就近調配、快速行動、有序救援的原則建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要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善應急救援空域保障機制,發揮高鐵優勢構建力量快速輸送系統。要加強隊伍指揮機制建設,大力培養應急管理人才,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
要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要加大先進適用裝備的配備力度,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提高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要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輔助指揮決策能力、救援實戰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責任制。要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調查評估制度,對玩忽職守造成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的,依紀依法追究當事方的責任。要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各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根據職責分工承擔各自責任,銜接好“防”和“救”的責任鏈條,確保責任鏈條無縫對接,形成整體合力。
應急管理部門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應急值守,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應急救援隊伍全體指戰員要做到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成為黨和人民信得過的力量。應急管理具有高負荷、高壓力、高風險的特點,應急救援隊伍奉獻很多、犧牲很大,各方面要關心支持這支隊伍,提升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