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木腿正義》之前,就深深地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木腿”指本文主人公真馬丹,“正義”則是指本書所試圖闡釋關于法律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之間的矛盾。作者憑借其深厚的法學與文學功底,結合法律和文學個案,立足社會現實,以其一貫犀利的筆鋒使得法律、文學、宗教文化相互碰撞,為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圖景。
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會說法律的目的是維護正義,在面對不公時希望得到公平正義??晌覀兪欠裼邢脒^,這里所說的正義,究竟是實體正義,還是程序正義呢?所以在《木腿正義》中,作者便闡發了關于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之間關系的思考。
作者以《假馬丹行傳》中的故事作為材料引出問題:有一個名叫馬丹的人在與新娘白特蘭完婚后突然離家出走。后來,馬丹的父親去世了,留了一大筆家產給他,并托馬丹的叔叔彼埃爾照管。多年后,馬丹回來了,試圖要回家產,馬丹與其叔叔彼埃爾關于遺產支配的矛盾愈加尖銳,于是彼埃爾收集線索,發現這個新馬丹是個冒名頂替的騙子,便告發新馬丹,即農民阿爾諾。在庭審上假馬丹巧舌如簧,一一辯駁了對自己的指控。終于,一個木腿人即真正的馬丹闖進法院,經過隔離提審、當庭對證、親友指認,揭穿了假馬丹的陰謀和騙局。阿爾諾最終被處以極刑,真馬丹的權益得到了保護,正義得到了彰顯。
這個看似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完美無缺的案件,又顯露著不尋常: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其妻子白特蘭試圖為了爭取有夫之婦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主動接受新馬丹。另外,其叔叔彼埃爾對遺產也存在著不義行為,二人在最后均未受到應有懲罰。由此看來,真正的正義遠未實現。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這個案件實現了程序正義。木腿正義是遲到的正義,是跛腳的正義,來得太慢,太晚。
確實,我們很多時候會在過程與結果的抉擇中徘徊,我們糾結于過程的齊備,還是結果的滿意。所以有人會問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世界上是否存在絕對的正義?我認為,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相抵觸的。如果因為個別的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相抵觸的情況就舍棄程序正義,將會對更多事件的正義造成不良影響。程序正義就如同實體正義的“腿”,不但是實體正義的支撐,而且影響實體正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