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急用500個電纜鉤,要求八天內必須完成,任務比較重?!?/p>
“老常,辛苦你帶徒弟加個班,保證八天內準時完成任務。”涌鑫公司安山煤礦機電維修隊機修車間班長韓宗華捧著“沉甸甸”的加工清單,給電焊工老常安排工作任務。
“老韓,這也太難了點,就我們三人,要測量、裁剪、折彎、還得焊接,其中折彎最費功夫,完不了。”電焊工老常對任務安排提出了意見。
而一旁的徒弟馬斌斌卻扯了扯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頂撞”班長,自己有“妙招”。
馬斌斌認真分析以前加工電纜鉤經驗:一人裁剪鋼筋、一人折彎塑型、一人焊接,幾個工序中,就屬折彎塑型過程最為耗時、耗力。原工作臺由于是平行放置,對于較短、較粗的鋼筋塑型難度比較大,經常出現兩人等一人的現象。
分析出滯后的原因,馬斌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專門制作小巧型的折彎塑型器并固定至高位,利用電焊工自身身體壓力,加快塑型速度;也可同時加工兩臺塑型器,一人正常塑型操作,另一人在趕不上進度時補充操作。
幾人說干就干,取用一根M40地錨螺桿、一個M2122小軸承、三根φ12、φ16短鋼棒、40X15CM鋼板座,通過熱縮、打孔、焊接、打磨、刷漆等工序,僅用兩個多小時,就制作成型鋼筋、鋼條折彎塑型器2臺。 該塑型器體積小巧,拆解容易,便于轉移和攜帶;可固定到高處,利用人身重力可輕易對φ10鋼筋塑型;也可將多種類型鋼筋、鋼條塑形為圓形、方形等形狀。 該塑型器使用后,電纜鉤加工個數由原來的每天50個提升到現在每天接近75個,塑型效率提升接近35%。本來8天的工期,三個電焊工靠著這個小創新僅用7天時間就完成了500個電纜鉤的加工制作。 “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創新,卻實實在在給我們帶來了‘大改變’,產生了‘大效益’?!卑采矫旱V機電維修隊隊長魏成立說道。據悉,安山機電維修隊以工器具革命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一項項由員工自主研發的小創新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為生產注入了不竭動力。